当前位置:首页 > PDF书籍 > 文学社会 > 长安好诗三万里:带你领略群星闪耀的大唐,感悟唐诗的魅力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免费下载 - isbn 9787554623398

长安好诗三万里:带你领略群星闪耀的大唐,感悟唐诗的魅力pdf,txt,epub,mobi,azw3电子书免费下载 - isbn 9787554623398

admin2024-06-28 20:37:01文学社会80
【编辑推荐】

1.看大师讲解中国诗歌黄金时代:精选闻一多、胡适、浦江清等授讲解的唐诗课精华。
2.在这里可以看到天才结队而来:从爱喝酒、爱自由的王绩为始,到长安风流贵公子杜牧为止,他们是“行走的大唐长安”。
3.每章以诗人速写开篇,有趣的灵魂瞬间复活。
4.融诗、史、传于一体,深度解析诗人和其创作背后的故事。
5.随书附赠“大唐专列”折页,与大唐诗人一起游历古都!


【内容简介】

《长安好诗三万里》摘选闻一多、胡适、浦江清三位教授讲解唐诗的名篇,汇集名师们渊博之识的精华。以时间为线索,精选唐代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进行讲解,从爱喝酒的王绩为始到以济世之才自负的杜牧为止,融诗、史、传于一体,考据翔实,带你领略群星闪耀的大唐,感悟唐诗的魅力。


【作者简介】

闻一多(1899—1946)
中国诗人、学者,本命家骅,湖北浠水人。早年参加新月社,先后在青岛大学、清华大学等校任教。抗日战争期间,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。有《闻一多全集》行世。
胡适(1891—1962)
中国学者。原名洪骍,字適之,安徽绩溪人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、文学院院长,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。长期从事文化、教育工作。在文学、哲学、历史等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。著有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 (上卷)、《白话文学史》 (上卷)、《胡通文存》等。
浦江清(1904-1957)
江苏松江(今上海市松江区)人,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。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,曾任教于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、北京大学。与朱自清合称“清华双清”。


【目录】

自称“五斗”,因为非常爱喝酒
王绩  闻一多 / 002
理想有多浪漫,结局就有多“骨感”
四杰  闻一多 / 008
砸开一条长安道,成就“诗骨”之路
陈子昂  闻一多 / 020
吾乃孟夫子,风流天下闻
孟浩然  闻一多 / 038
酒肆小比试,测出金榜神曲
王昌龄  闻一多 / 048
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
王维  浦江清 / 056
我本逍遥谪仙人,游历万水踏遍昆仑
李白  浦江清 / 064
也曾轻裘快马,也曾看尽盛唐繁华
杜甫  胡适 / 084
马失前蹄练就一支辛辣笔
孟郊  闻一多 / 138
“双向奔赴”的友情,并床三宿话平生
元稹 白居易(节选)  胡适 / 144
他强任他强,清风拂山岗
贾岛  闻一多 / 184
长安朱门贵公子,落魄江南载酒行
杜牧  浦江清 / 192
后记
诗与批评(节选)  闻一多 / 196
附录
诗人串讲录 / 202


【免费在线读】

自称“五斗”,因为非常爱喝酒
不合就“提离职”;他因爱喝酒,嗜酒如命,故称自己是“五斗先生”;他写诗奇好,创作了大唐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五言律诗《野望》。从“神仙童子”到“无功酒仙”,他是一位努力将自己边缘化的“逃跑冠军”!

王绩
闻一多
王绩的诗可说是渊源于陶渊明的。
陶渊明何以在文学史上有如此大的势力,值得仔细研究。凡是大作家必然有他特殊的风格,文学风格的形成,在于反映时代和作家个人的生活态度。大家的风格,看似独创,其实是表现了前人未有的生活态度,这并不是创新,而是从遗产中选择合于个性的接受过来,再加入个人的生活经验,便形成所谓特殊风格。陶渊明是门阀中衰时代的诗人,所以他把诗的题材内容由歌舞声色改换为自然景色的歌咏。当时门阀贵族并未全倒,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趣味还支配着那个时代,因之陶诗便不被时人所看重,他走的路跳过了同时代人几百年,非等到白香山(居易)、苏东坡(轼)出来,不足以看出他的价值。也就是说,只有等到门阀贵族全部倒掉,一般人的生活态度改变,反映这种生活态度的诗的风格也有了改变,然后才看出陶渊明是诗坛的先知先觉者。这正如中唐以后,士风大变,大部分读书人为了生活出家为僧,便产生了歌颂僧侣生活的诗歌,贾岛应运而生,不是很自然的事吗。
陶渊明死后,他那种诗的风格几乎断绝,到王绩才算有了适当的继承人。在王绩那个时代(隋末唐初),流行的诗风一面是病态的唯美主义,如陈子良、上官仪等人的作品;一面是有些人为功名而作诗,如虞世南、李百药等人作诗的态度。当时只有王绩一个人是退居局外,两条路都不走,独树一帜,这似乎是出于傲世。王绩兄即文中子王通,也是独行其志的学者,专心学孔夫子,在龙门讲学,唐初功臣房玄龄、杜如晦都是他门下的高足。王绩的另一兄弟王度,曾作《古镜记》,内容在当时也算是影射李唐的“反动”作品。可见王氏兄弟是一股劲儿以遗民自居,这也是六朝士大夫的生活态度,因此他们都终于贫贱,默默无闻,后来的《唐书》甚至没有为王通立传,这就是王绩的家庭情况。他的思想似乎和这个家庭环境有关,王绩自己的那首《野望》诗,尽管也具有和李唐对立的思想,不过就整个时代来看,仍不愧是初唐的第一首好诗。

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
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
牧童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
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

此诗得陶诗之神,而摆脱了它的古风形式,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,自然处渊明亦当让步。王绩的侄孙王勃曾写过一首五绝《山中》,有两句是“况属高风晚,山山黄叶飞”,炼句取意,都可看出是受了叔祖《野望》诗的影响。
在陶渊明以前,疏野的诗很少见,《诗经》、“汉乐府”之美,在粗野质朴,而不是疏野。
陶渊明是以士大夫身份乔扮作农夫,对农民生活作趣味的欣赏,拿审美的态度来看它,正如城里人下乡,见乡村生活有趣,于是模仿起来,比原来实际的乡村生活更显得新奇可爱。这种审美观念是纯粹的主观成分,把一切实用观点摆开,而陶渊明能够长期保持这种欣赏的生活态度,因而难得。陶诗的特点在于诗人对大自然长久作有趣的看法、天真的看法,表现出一种小孩儿似的思想感情。王绩就是继承了陶诗这一嫡系真传。
从现有记载来看,王绩被当代人所称道,只有韩昌黎(愈)在《送王含秀才序》中曾提到他的《醉乡记》(仿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又别有《五斗先生传》,因绩曾官五斗学士,都是仿陶作品,由此可看出陶渊明对王绩的影响),此外,白香山在《九日醉吟》中有两句:

无过学王绩,惟以醉为乡。

据此推断,王绩被人重视,当从中唐开始。真的,要没有中唐人那种深邃的生活经验,是不容易了解和欣赏王绩的。事实上,在初唐那些后于王绩的年轻诗人中,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模仿过他,不过由于时代潮流所趋,还没有人明目张胆地赞扬他而已。如刘希夷的《故园置酒》:

旧里多青草,新知尽白头。
风前灯易灭,川上月难留。
卒卒周姬旦,栖栖鲁孔丘。
平生能几日,不及且遨游。

这首诗的主题和字面显然都是从王绩的《赠程处士》一诗蜕化而来,那首原诗是:

百年长扰扰,万事悉悠悠。
日光随意落,河水任情流。
礼乐囚姬旦,诗书缚孔丘。
不如高枕上,时取醉消愁。

把两首诗对照来看,说当时绝对无人受王绩的影响,倒也是不尽然的。


ISBN:9787554623398

作者:闻一多 胡适 浦江清 著

出版社:古吴轩出版社

出版日期:2024-05-01

下面是 长安好诗三万里:带你领略群星闪耀的大唐,感悟唐诗的魅力 下载地址:

pdf下载    txt下载    epub下载    mobi下载    azw3下载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1688资源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1688ziyuan.com/article/875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红: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Ⅰ 全新典藏版pdf免费下载

红: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Ⅰ 全新典藏版pdf免费下载

内容简介:    《红: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》内容简介如下:    跨越20年的真实故事,生活记录系列。    2005—2007 ...

耕云钓月txt免费下载

耕云钓月txt免费下载

内容简介:    《耕云钓月》小说内容简介如下:    住在“耕云”的人都很有意思,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各路江湖人士,机缘巧合地汇聚在了一家客栈里,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特别的故事。而杨平西...

心算法则小说txt免费下载

心算法则小说txt免费下载

内容简介:    《心算法则》小说内容简介如下:    那个少年人如其名,温柔又阴郁,明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,却将自己放逐到这座偏僻小镇,仿佛要这样过完孤寂又不自由的一生。他...

三千风雪作品沉眠小说txt免费下载

三千风雪作品沉眠小说txt免费下载

内容简介:     三千风雪作品《沉眠》小说内容简介如下:     本文是一本现代都市幻想小说。主角季眠小时候被判断智力不...

当相爱的人住进一个房间(限量签章版。大张伟、魏大勋都推荐她的爱情随笔!《我想要两颗西柚》作者胡辛束2024新作)pdf

【编辑推荐】 ☆I want to see you too!送给此刻你想见到的那个人! ☆大张伟、魏大勋都推荐她的爱情随笔!infj代言人、巨蟹女孩、会调配情感的畅销书作者胡辛束全新作品 ☆43篇真诚细腻的爱情随笔聚焦当代恋人间...

教育和技术的赛跑pdf

【编辑推荐】 本书是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·戈尔丁的代表作,也是戈尔丁和卡茨这对哈佛经济学伉俪共同智慧的结晶。本书探讨了教育、技术变革与收入差距三者的关系这一重大主题,带领读者反思20世纪美国劳动力、性别、教育、移民等社会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